在日前刚结束的山东省高校第二届思政课讲课大赛中,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张子林老师荣获一等奖的佳绩。张老师是山东省思政课教师“十百工程”中的“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曾获得全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设计大赛一等奖、首届全省高等学校教师微课教学比赛一等奖、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三等奖、山东省第二届本科院校微课教学比赛一等奖等诸多荣誉。
带着使命来教学
作为一位思政课的老师,张子林对思政课有着自己的理解。他说在大学课程体系中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明显、明确的意识形态,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是国家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是党和政府的宣传阵地,不是教师的自留地,教师决不能非议甚至反对国家的指导思想、战略决策及大政方针政策,这是基本的底线。在完成日常教学工作之余,张老师借助自媒体平台与校内外从事思政教育的专家进行交流,大大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素养。
张老师说,思政课教师要有崇高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使命感,谁赢得青年,谁就赢得未来。思想政治理论这门课的一举一动牵动着全国上下各方面的神经,这就要求从事思政教育的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因为他们是在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这一点容不得半点马虎。
张老师总是能够在第一时间察觉到学生的喜怒哀乐。为了能够更好地完成思政课的教学工作,张老师经常和学生谈心。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张老师了解了学生的成长历程以及家庭背景,从而能够有针对性地实施自己的教学计划。一个优秀的教师,必定是要和学生一起成长的。张老师一直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为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在张老师这份坦诚的感染下,越来越多的学生在遇到困难的时候都会第一时间想起他。他也成为了学生们远在他乡最信任的人,默默地守护学生们的成长。
术业有专攻
2010年9月到2011年7月,张老师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到清华大学就“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与首席专家吴潜教授进行交流。在交流中,张老师了解到了教材编写背后的故事,这使他从老师的角度更进一步地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
记者了解到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材都是全国统编教材,既然是全国统编,必然会要求科学、严肃、具有思想性和政治性,但同时它也必然缺乏灵活性和生动性。从学生时代走过的人想必都会有这样的一个体会,思政课枯燥无味,即使自己很想跟上老师的节奏,也会被老师念经式的授课方式所催眠。怎样才能够解决这一问题,把学生吸引到自己的课堂上来呢?张老师做足了功课。针对课本中的知识点,张老师通过各种渠道广泛搜集素材,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把自己搜集到的信息编排成一个个生动形象的小故事,寓教于乐。张老师说,课本中的一个小小的知识点也许就只有几句话,但为了能够让学生深刻理解其含义往往需要大量鲜活的事例做支撑。在备课的过程中,张老师对搜集到的素材进行反复比对筛选,只是为了能够把更加精彩的课堂呈现给学生。工作中他这种一丝不苟的态度为张老师赢得了学生们的尊重,课堂授课效率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未雨绸缪才能有备无患。张老师每年都会为下一年的课程建一个大的文件夹,每一章建一个子文件夹。在日常生活中,他会时刻关注社会热点,阅读分析各种媒体上不同观点的交锋,然后把相关材料放到相关章节中的文件夹,等来年讲到这一章的时候,再根据新材料进行教学设计。这种方法保证了素材的供应,让张老师在自己的课堂上能够更加的得心应手。
教无定法,创新是道
张老师说,教学方法没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适的。思政课作为一门全校性质的基础必修课程,理工生和文史生在理解上会有很大的差异。针对这个问题,张老师有自己的解决方法。在进行正式的授课之前,他总是根据每一年学生的新特点以及不同专业学生的知识背景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文史类的学生比较感性,所以,张老师在给这类学生上课的时候比较注重情感教学,他深入了解文科学生的其他课程,找到其中的相似点,融会到自己的课程中。相反的,在给工科类学生上课的时候,他则比较注重理论的讲述,并将抽象的理论转化成生动的小故事,引人入胜。这种“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得到了各类学生的肯定。
在完成日常教学工作任务的同时,张老师积极参加各类教学比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张老师说,一个教师的成长跟武林高手、体育运动员的成长是一个道理,除了有名师指点,最重要的就是要在实践中磨练自己,只有经过大赛的历练,才能不断挑战自己的极限,逼迫自己进步。说起自己的教学上的缺点,张老师毫不避讳。以前上课的时候,他经常会说一些口头语,以此来掩饰自己内心的紧张。为了能够更加准确的传达教学信息,张老师在向老教师学习经验的同时还“不耻下问”,积极和比自己年轻的教师探讨教学方法。在闲暇的时候,他还不断地对着空气进行讲课训练,不断地锤炼自己的语言。虚心的学习态度加上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张老师改掉了自己的口头语的习惯,并能够自信地面对自己的学生了。
自执教以来,张老师不断探索教学方法,勇于创新。基于对思政课地位和作用的深刻认识,他先后提出了“TTP教学理念”和“诘辩式”教学法,并广泛地运用到自己的教学过程当中。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对于思政教学这片热土,张子林老师爱得深沉。他默默地耕耘在三尺讲台之上,用自己26年的青春热血,诠释了自己心中的那份使命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