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此新中国76华诞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双庆之际,为厚植师范生爱国主义情怀,强化“躬耕教坛、强国有我” 的使命担当,学院于2025年10月举办“笔墨颂华诞・师心传经典”主题书法展示活动,全院学生积极参与,以笔墨为桥,将理论学习、师德涵养与艺术创作深度融合。 本次书法展聚焦师范生核心技能培养,设置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三大类别,覆盖书写能力与教学实践需求。全院学生踊跃参与,此次活动共收...
近日,2025年第十九届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文旅与会展创新创业实践竞赛“旅游项目调研赛(本科组)”山东省总决赛成绩揭晓,我院徐子棋、张熠琴、李雨洋、侯诗琪、徐兴宇5名学子组成的“红韵潍行调研队”凭借扎实的实践调研能力与创新成果,荣获山东省三等奖,指导教师刘峰获评“优秀指导教师奖”。本次赛事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商业行业委员会、中国国际商会商业行业商会、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共同主办,是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
10月16日下午,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名誉院长周向军教授来校作题为《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几个问题》的专题讲座。讲座由学院副院长赵军主持。周向军教授围绕“充分认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意义”“深刻认识和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成逻辑”“系统完整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科学体系”“全面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价值意义”等方面,对习近平文化思想进行了系统阐释和深入解读。整场报告主题鲜明、内容...
10月17日下午,学院党委书记王锋主持召开2025年第四季度党支部书记工作例会,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会议上重要讲话,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党校(行政学院)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传达学校下半年党员发展工作会议精神,研讨党支部标准化规划建设有关问题,安排部署近期党建工作。学院党委班子成员,各党支部书记、副书记,专职组织员、学团负责人等参加会议。文/图:王永涛/周介伟 编辑:曹戈 审核:...
10月17日下午,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会议,专题学习《中国共产党章程》。学院党委书记王锋主持会议并讲话,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参加学习。会议重点围绕党的二十大党章修改的九个要点展开深入研讨。中心组成员系统学习了党章最新修订内容。大家一致认为,党章的每一次修改都反映出我们党对客观实际和客观规律认识上的深化,都是对党的实践经验的最新总结,体现党的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最新成果。王锋在总结讲话中...
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学院巡礼一、底蕴深厚,贤师荟集双源汇流,云程发轫。学院发展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前身可以追溯到1982年的昌潍师专德育研究室。1999年,潍坊高专成立马列教研部。2000年两校合并升本后,成立潍坊学院马列教学部,后更名为思政教学部,2016年正式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学校党委始终高度重视、全面支持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展,把学院建设纳入学校“大思政格局”的总体发展进行规划,确保马克思主义学院“第一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第一学科”、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一课程”的优先地位,充分发挥思政课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学院坚持“马院姓马,在马言马”的鲜明导向和办学原则,各方面工作成效显著。现被遴选为山东省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是潍坊市委宣传部与学校共建单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被列为学校第一层次重点学科。学院历史沿革与结构微尘不朽,聚光而行。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是要求亦是追求。学院现已形成“专兼结合、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大师资队伍。南开大学原副校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主任逄锦聚教授为名誉院长,国内社科理论界知名专家、优秀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学校领导、相关学科专业教师、能工巧匠、模范人物担任思政课兼职教师。学院专任教师队伍业务精湛、能力过硬,现有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学团队1个,山东省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1个,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影响力提名人物1人,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骨干1人,省学校优秀思政课教师4人,省高校思政课优秀中青年教师学术带头人1人,省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政课骨干教师1人,省师范生技能大赛优秀辅导教师2人,省“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2人。学院不断完善大师资库二、创新教学,提升育人实效线上融合,线下互动。顺应教育信息化趋势,学院将传统课堂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将讲台搬到“网上”,在“云端”构筑起课前、课中、课后师生全天候相互交融的学习场所,搭建起思政课教学的“大平台”。现教育部规定的六门思政必修课全部建成符合我校学生学情特点的在线课程,并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这种新型教学模式既保留了面对面交流的优势,又充分利用了网络资源的便捷性和多样性,教学时空得以拓展。学院推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取得的丰硕成果 问题导向,链式教学。学院坚持探索适合地方应用型高校办学定位和学生培养要求的课堂模式,以学生“兴趣点”切入课堂,以“问题链”带动课堂,以“辩诘式”研讨串联课堂,让课堂不仅“有意思”,更要“有意义”。“问题链+辩诘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深度思考和探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释疑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持之以恒的课堂革命结出累累硕果,各类教学赛事我院表现不凡、成绩优异。学院省级以上教学比赛获奖汇总(2019—2024)三、深耕教科研,驱动内涵发展教研夯基,创新教改。学院视教学改革为推动“大思政课”内涵发展的核心动力。近3年,学院获批省教研项目3项,市厅级教研项目3项,校级教改项目10余项。通过一系列教改项目研究实施、推广应用,学院教学体系更加完善、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学方法持续改进、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创新。教学研究架起了教育理论和规律转化为教学行为的桥梁,使教学不再是花样翻新的“盆景”,而是有了“内容为王”的根基。科研支撑,深化研究。学院视科研为推动“大思政课”内涵发展的关键力量。讲好思政课不仅有“术”,也有“学”,更有“道”。思政课的政治性、思想性、学术性、专业性紧密联系,其学术深度广度和学术含金量不亚于任何一门哲学社会科学。学院力推教学与科研深度融合、双向奔赴,现已累计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立项30余项,市厅级立项40余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17部和论文集3部,科研支撑下的教学得以持续提高度、增厚度、挖深度、拓广度、有力度。平台赋能,拓展合作。学院视平台建设为“大思政课”内涵发展的重要保障。目前,学院已设立山东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潍坊市统一战线理论研究基地、潍坊舆情研究基地等多个重要科研平台。平台加强了与地方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合作关系,为师生拓展了良好的研究环境和发展空间。学院教科研驱动“大思政课”内涵发展四、服务地方,做实校城融生凸显优势,精准培训。学院突出“应用型”办学定位,坚持以服务地方为己任,整合学院优质资源,聚力打造党员干部培训优质品牌,赋能“更好潍坊”建设发展。多年来,学院深耕细耘理论、实践、特色“三课堂”教学模式,以“铸魂、实干、活学、互动”高标准实现教育培训提质增效,打造形成覆盖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街道社区、社会团体多领域的党员干部培训体系。每年培训场次超过100场,学员超过5000人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多方位的人才培养和智力支持。学院2024年部分培训项目 六链贯通,德润潍坊。作为有着鲜亮师范底色的地方高校,肩负着潍坊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引领带动责任。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潍坊非凡成就为内容支撑,以潍坊特色区域文化为力量根基,围绕知识链布局创新链,围绕发展链塑造价值链,主动对接潍坊教育部门及各区县中小学,努力构建各学段互通的一体化机制载体,致力于形成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思政课教学体系。徐徐擘画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新蓝图五、聚焦育人,构建立体格局行走思政,知行合一。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形成并不断发展的,思政课的实践性不仅“行走”于场馆之中,沉浸体验升华认知,更要“行走”于“田间地头”,激荡情怀服务社会。学院结合青年学生专业特点,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组织学生走进社区、企业、农村,开展社会调查、社区服务、振兴乡村等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把人生抱负落实到脚踏实地的实际行动中来,在实践中感悟理论知识。“志愿红”、“经典传唱”特色宣讲、“革命故事我来讲”特色党课等,已逐渐成为思政系列小品牌,思政课“走”起来,学生“动”起来,学校思政教育日渐“活”起来、“热”起来。走出校园打造“行走思政课” 育人有成,亮点纷呈。学院突出学生中心,注重学生技能训练,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省师范类高校学生(政治学科)从业技能大赛中,学生表现出色,荣获一等奖4项,二等奖1项。“华文杯”师范院校(政治)教学技能大赛中,学生成绩优异,斩获教学设计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教学技能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我心中的思政课”全国高校大学生微电影展示活动中佳绩频传,荣获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2024年捷报再传,学生荣获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 二等奖1项。学院育人部分成果概览 新时代,新使命,新征程,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深化科研改革,拓展服务地方的功能,构建了“大思政课”立体化育人新格局。未来,学院将继续秉承“马院姓马,在马言马”的办学原则,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加强科研创新能力,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推进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强国目标砥砺奋进,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勇毅前行。
为引导入团积极分子厚植爱党爱国情怀、筑牢理想信念根基,近日,学院于2210教室面向全体入团积极分子开展入团积极分子系列团课,团课以“思想铸魂、实践赋能”为核心目标,围绕团务规范、中共党史、爱国精神、青年使命担当、文化自信等领域系统展开。课堂上,授课教师既带领入团积极分子学习了团的基本章程、入团流程等知识,又结合百年党史中的鲜活案例、新时代国家发展的生动实践以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回信精神等内容,深入阐释“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的时代逻辑,帮助大家精准把握共青团“引领青年、组织青年、服务青年”的使命任务,引导他们将爱国情、强国志转化为立足学习生活、投身社会实践的报国行。参训学生专注聆听、认真记录,遇到重点内容及时标注,围绕青年如何在新时代担当使命、怎样践行爱国精神、如何将“小我”融入“大我”等主题积极交流见解,充分展现出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与主动求知的学习态度。此次系列团课的开展,不仅夯实了参训学员的思想根基,强化了他们的历史认同感与时代责任感,更让“向团靠拢、向党看齐”的信念深深扎根于内心,为学院育人工作走深走实奠定坚实基础。文/图:孟丽娇 张雨涵 编辑:张予甯 审核:赵军
地址:山东省潍坊市东风东街5147号 邮编:261061
版权所有@潍坊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Email:marx@wf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