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师范类专业认证?
师范类专业认证是专门性教育评估认证机构依照认证标准对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状况实施的一种外部评价,旨在证明当前和可预见的一段时间内,专业能否达到既定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
二、认证的核心是什么?
师范类专业认证的核心是保证师范生毕业时的知识能力素质达到标准要求。
三、师范类专业认证的根本宗旨和目的是什么?
师范类专业认证的根本宗旨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大国良师,深化新时代教师教育改革、全面保障和提高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推进师范类专业内涵式发展。师范类专业认证是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师范类专业认证目的是:推动师范类专业注重内涵建设,聚焦师范生能力培养,改革培养体制机制,建立基于产出的持续改进质量保障机制和质量文化,不断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能力和培养质量。
四、师范类专业认证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构建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强”,全面保障和提升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培养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提供有力支撑,为加快自治区教育现代化建设,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做出贡献。
五、师范类专业认证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师范类专业认证理念为“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是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的核心要义,贯穿师范类专业认证全过程。
(1)学生中心:强调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新模式转变,要求遵循师范生成才成长规律,以师范生学习效果和个人发展为中心配置教育资源和安排教学活动,并将师范生和用人单位满意度作为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 价的重要依据。
(2)产出导向(Outcome-basedEducation,OBE):聚焦师范生受教育后“学到了什么”和“能做什么”,强调明确学习产出标准,对接社会需求,以师范生学习效果为导向,对照毕业生核心能力素质要求,反向设计课程体系与教学环节,配置师资队伍和资源条件,评价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3)持续改进(Continubus Quality Improvement,CQI):强调聚焦师范生核心能力素质要求,对师范类专业教学进行全方位、全过程跟踪与评 价,并将评价结果用于教学改进,形成“评价- 反馈一改进”闭环,建立持续改进质量保障机制 和追求卓越质量文化,推动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能力和质量不断提升。
六、什么是“反向设计、正向施工”?
反向设计是指社会需求产出培养目标、培养目标产出毕业要求、毕业要求产出课程体系(对接基础教育师资需求设计培养目标、对接教育教学岗位需求设计毕业要求、对接毕业要求设计课程体系与教学环节)。正向施工是指课程教学与考核要能够支撑课程目标、课程目标要能够支撑毕业要求、毕业要求要能够支撑培养目标。
七、师范类专业认证的“主线”和“底线”是什么?
专业认证的“主线”是指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与教学、合作与实践之间“反向设计、正向施工”的互动关系,按照“反向设计、正向施工”的逻辑培养师范生。专业认证的“底线”是指建立完善三个机制:课程教学、教育实践和学习成果的质量监控机制,课程目标、毕业要求和培养目标达成情况评价机制,基于评价结果的持续改进机制。
八、师范类专业认证的结论和周期是怎样的?
认证结论分为“通过,有效期6年”“有条件通过,有效期6年”“不通过”三种。
九、师范类专业认证结论的用途?
通过第二级认证专业的师范毕业生,可由高校自行组织教师资格考试面试工作。所在高校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的意见要求,建立以实习计划、实习教案、听课评课记录、实习总结与考核等为主要内容的师范毕业生教育实习档案袋,通过严格程序组织认定师范毕业生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视同面试合格。通过第三级认证专业的师范毕业生,可由高校自行组织教师资格考试笔试和面试工作。师范类专业认证结果将为政府、高校、社会在政策制定、资源配置、经费投入、用人单位招聘、高考志愿填报等方面提供服务和决策参考。
十、第二级认证考查具体包括哪些指标?
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标准是国家对师范类专业教学质量的合格要求,包括“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与教学”“合作与实践”“师资队伍”“支持条件”“质量保障”“学生发展”等8个一级指标和39个二级指标。学前教育专业二级认证是8个一级指标,38个二级指标。
十一、为什么师范类专业认证要求参评专业“说”“做”“证”必须达成一致?
师范类专业认证是一种举证式认证,现场考查专家组主要是通过参评专业的“说”“做”“证”三个环节,来查证和判断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状况是否达到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要求,并给出认证结论。所谓“说”,即“ 自己是怎么说的”,参评专业要明确自己的办学定位、培养目标、毕 业要求等。“做”即“自己是怎么做的”,参评专业以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为导向所实施的教学活动,以及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全程跟踪与形成性评价的措施与做法。“证”即“证明自 己所说和所做的”,参评专业要为证明自身达到标准要求,逐项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因此,师范类专业认证要求参评专业的“说”、“做”、“证” 必须达成一致。
十二、为什么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强调建立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跟踪反馈与社会评价机制?
师范类专业认证的根本目的就是使其所培养的师范毕业生能够持续满足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需求,用人单位满意度和毕业生实际就业情况成为师范类专业办学质量的重要评判指标之一。因此,认证标准在“质量保障”指标项中,专门设有“外部评价”二级指标,要求专业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以及基础教育机构、教育行政部门等利益相关方参与的社会评价机制。它是师范类专业收集信息,对“培养目标”达成情况进行定期评价的必要渠道,也是在“课程与教学”“合作与实践”“师资队伍”“支持条件”“学生发展”方面开展持续改进工作的重要基础。
十三、什么是“四个养成体系”?
践行师德养成体系、学会教学养成体系、学会育人养成体系、学会发展养成体系。
2025-10-17
2025-10-16
2025-10-10
2025-09-29
2025-09-29
2025-09-28
2025-09-19
2025-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