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源于学校1982年的德育研究室,先后更名为思想政治教育教研室、马列教学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2016年1月更名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学院现设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形势与政策5个教研室和综合办公室,有“山东省统战理论研究基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校级重点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培育学科,以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中心”。我院教职工42人,专任教师38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4人;具有博士学位10人、硕士学位23人。职称、学历、年龄、学缘等结构比较合理,承担着全校学生公共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及管理工作,是直属学校党委领导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单位。“一二三四五六”构成了我院建设发展的整体架构与思路。
一个目标:以“标准化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为目标将按照《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建设标准化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思政专业建设水平、整体提高马克思主义学院师资队伍素质和水平、着力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科研团队建设、全面保障创新创业和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真正把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成为培养合格人才的教学基地、推出科研精品的学术高地、引领社会进步的思想阵地。
二条院训:尚德笃学、求真奉献逐步形成“崇尚美德、专心学习;求真务实、奉献社会”的风清气正氛围和环境,真正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切实形成“三育人”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格局;大力加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积极实施“青马工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成才。
三大理念:服务是立院之本、创新是兴院之道、人才是强院之基(一)服务是立院之本:在做好人才培养和应用研究的同时,要走出校门,为全党全社会学习马克思主义,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提供更多更好的教材、教师和多种形式的服务,为增强人民团结和民族凝聚力作出贡献。充分发挥我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专业优势,继续做好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各类授课、宣讲、培训、讲座活动。
(二)创新是兴院之道:作为马院的教师,要坚持不断发展创新的精神,在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经典著作、坚持马列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敢于思考新问题、发表新观点;要深入分析研究反映当代资本主义发展变化和我国建设发展的实际材料,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具体实际相结合,揭示新形势下的发展规律,增强马克思主义的吸引力与实效性。我院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2项、省社科规划基金和软科学项目20余项;出版著作16部、发表论文50余篇。力争在申报“十三五”省级重点学科或省级理论建设工程重点研究基地方面有所突破,在“全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名师工作室”、精品课程群和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新一轮遴选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三)人才是强院之基:我院有山东省教学名师1人、全省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中青年教师学术带头人1人、全省教育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先进个人1人、潍坊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人、山东省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入选者1人、潍坊市社会科学研究十佳拔尖人才3人、全省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2人、潍坊学院“杰出青年”1人、潍坊市优秀理论工作者2人、兼职硕士生导师2人。今后尤其要注意加强省重点学科带头人和首席专家、省教学名师、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及以上等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选拔。
四种精神:高举旗帜、坚守阵地、引领风尚、立德树人(一)高举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正确方向。
(二)坚守阵地: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坚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为历史使命。
(三)引领风尚: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倡导社会主义道德风尚、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努力目标。
(四)立德树人:以“立德树人”为主导,以“三贴近”为遵循,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具有中华文化底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国际视野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
五个坚持:坚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坚持本科教学的主体地位、坚持课堂教学的重点地位、坚持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地位、坚持教学质量的永恒地位(一)坚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树立“立足潍坊,服务山东,面向全国”的教学观,在保证教学中心地位的同时,大力加强教学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积极推进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
(二)坚持本科教学的主体地位:树立“本科教学是学校主体”的办学观,大力加强本科教学,实现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效果等方面的新突破,始终坚持本科教学的主体地位。
(三)坚持课堂教学的重点地位:树立“优质课堂教学是主阵地”的主导观,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通过公开课、观摩课、讲课比赛等形式,加强教学督导,实行全面质量监控,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的重点地位。
(四)坚持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地位:树立“由本科向层次较高、较为齐全的综合性院校转变”的发展观,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建设和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中心”的作用,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合理的教育教学体系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方法、手段与效果研究方面取得系列成果。
(五)坚持教学质量的永恒地位:树立“博学、务实、创新、创业”的人才观,既要培养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素质的各专业创新创业型学生,又要培养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知识的专业应用型人才。
六大转变:实现由注重整体目标和阶段性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由注重正面灌输教育向注重说服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转变;由注重理论教学向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践课教学、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感染力转变;由注重教师承传式教学向“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思维为主攻”的教学模式转变;由注重知识传授向注重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由注重统一要求、单一的培养模式向因材施教、发展个性、多层次、多样化的培养模式转变。
展望未来,任重而道远,我院在学校党委、行政的坚强正确领导下,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大力弘扬“和衷共济、艰苦奋斗、追求卓越”的潍院精神,经过三至五年的努力,实现办学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把我院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省内同类院校一流的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