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学院动态

魏晓笛名师工作室

发布时间:2016-07-08

日前,省委高校工委组织开展了“全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名师工作室”评选。经过专家组严格评审考察,确定16个工作室为首批全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名师工作室。我校魏晓笛教授工作室成功入选。

前期基础是入选的重要前提

我校教务处处长姜军生介绍说,山东省委高校工委实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名师工作室”建设项目,旨在通过发挥“工作室”的整合、凝聚、辐射作用,培育一批高水平教学名师、打造一批优秀教学团队,促进全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教学效果的不断提高。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勇说,魏晓笛工作室之所以成功入选,与三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分不开。

一是学校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学校党政主要领导多次召开思政课建设专项会议,切实把思政部建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放在学校发展的优先地位,在教学团队、信息化教学、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等方面给予了重点支持,从2009年开始学校每年核拨思政课教学专项经费20万元,支持思政课教学改革和实践教学活动。2016年5月5日潍坊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正式挂牌成立,为进一步实施创新和改革,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建设搭建了更高的平台、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

二是工作室团队教学研究成果丰富,影响力与日俱增。魏晓笛、张子林等作为主讲教师讲授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楚爱丽等作为主讲教师讲授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课程建设与改革取得显著成绩。《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调查与德育教学改革》获潍坊学院首届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案例教学法取得显著成效。张子林老师在2015年全国高校“说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教学研讨会”上作为山东省唯一选派代表作主题发言。近年,团队成员主持国家社科规划项目1项,主持参与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3项,主持参与省部级课题6项,主持参与市厅级课题9项;发表论文20多篇,其中核心期刊13篇;出版著作14部。科研成果奖10多项。近年来,1人获全国微课比赛三等奖、全省教学设计大赛一等奖;获全省微课教学比赛一等奖2次,三等奖1次;1人入选省思政课“十百工程”学术带头人,2人入选省思政课“十百工程”骨干教师;1人入选山东省社会科学理论人才“百人工程”;1人被评为省级教学名师;2人被评为校级教学名师;2人获选市社科研究拔尖人才。

三是组成了结构合理的教师团队。魏晓笛工作室团队共有成员8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4人,讲师3人,有博士学位的4人,全体成员年龄在35到55岁之间,职称、学历、年龄等结构科学合理,是一支精力充沛、颇具经验的教师团队。

“魏晓笛、张子林、楚爱丽等工作室成员,长期处于教学一线,教学经验丰富。平时和青年学生交流互动较多,处理解决学生日常存在的思想生活学习等问题的经验也非常丰富。这些都为工作室的下一步建设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刘勇说。

名师的摇篮,教学的基地

研究的平台,辐射的中心

谈到“工作室”的发展目标,“工作室”主持人、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魏晓笛说:“我们将立足学校,面向全省,力争把工作室建设成为名师的摇篮,教学的基地,研究的平台,辐射的中心。”

据魏晓笛介绍,工作室主要成员将与青年教师结成对子,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帮助青年教师成长。每位导师为青年教师量身定制成长方案,要求随堂听课和现场指导示范相结合,经过三年努力,力争培养省级领军人物1名,市级社科研究拔尖人才2名,省中青年骨干教师2—3名,努力打造一支高绩效教师团队。

工作室将加大教学和教研的投入,实行项目领衔制,产生一批有影响的教研、科研成果。主持人力争获取1项省级及以上教科研项目,并以此指导青年教师展开联合攻关。争取发表一批高水平的教研论文,获得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励。全体工作室成员将以课题为抓手,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案例,积累大量鲜活的案例素材,尤其是探究性学习的新素材,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索新路。在学校教改中发挥带头、示范和辐射作用,逐步提高教育科研能力。推出研究成果,为教学提供支撑。

工作室将立足课堂,以目前正在实验的“诘辩式教学法”为基础,力争用三年的时间,探索出一套成熟的“ETT”思政课教育模式,为全省思政课程教学改革提供新鲜经验。所谓“ETT”思政课教育模式,即让学生把时事新闻、成长的烦恼、社会热点、家庭邻里见闻带入思政课课堂,把课堂变成社会“能量过滤器(Energy filter)”,化解负能量、输出正能量;通过讨论、讲解,提升学生的思想理论水平,成为学生的“思想加油站(Thought filling station)”;再通过学生把正能量传播到社会上去,使他们成为全社会的“正确观念引领者(The leader of correct thought)”(简称ETT)。这种教育模式,把思政课建设放在社会大系统中通盘考虑,增加了思政课的社会效益。

工作室还将立足本职工作,积极创新服务社会方式,承担潍坊市讲师团的干部培训、政策宣讲、领导人讲话解读、高校思政课教师经验交流等社会工作,积极宣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明确建设措施

为实现预期目标提供制度保障

据悉,对入选的名师工作室,省委高校工委除连续3年,每年给予3万元经费资助外,还将通过组织选派进修、学术交流、社会考察、国情调研等形式给予支持。省委高校工委每年将根据各工作室提交年度工作报告及相关材料,结合实地调查了解,对工作室进行年度考核。对考核合格的工作室继续给予下一年度的资助经费,对考核不合格的工作室予以警示,直至取消工作室资格。工作室建设期满,表现优秀、成绩突出者,省委高校工委将择优授予工作室主持人“山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名师”荣誉称号。

魏晓笛介绍说,为保证实现预期目标,该工作室将进一步明确建设措施,完善工作制度。工作室将实行准入制。对于已经进入工作室的成员进行年度考核,不合格的要暂时退出,成为外围成员。对申请进入工作室的教师,通过面试答辩、课堂教学展示、沟通能力展示等进行考察。

工作室将在教师成长方面做出规划。一是确立工作室成员的成长规划,制定培养目标、培训课程、培训形式、研究专题等,通过定期研讨、示范课、观摩课、专题讲座、外出学习调研等方式为团队成员的成长提供条件。二是帮助学院青年教师制定成长规划,发挥工作室在学院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青年教师成长。三是确立骨干教师成长计划,建立个人发展档案,追踪、整理、反馈成长业绩,总结成才过程,造就一支具有较强教学和科研能力的青年骨干教师队伍。

除此以外,工作室还将建立专门网页,根据工作需要设置相应栏目,开辟网上“第二课堂”;同时,充分利用现代网络媒介,建立“QQ+微信”思想交流平台,定期设置“微讲堂”,展示“微电影”,开展“微评论”,让学生乐学乐思,实现“网上网下”同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室还将在“魏晓笛工作室”网页的基础上建立魏晓笛工作室专题网站。该网站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现实、分析社会现象为主线组织内容,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网上延伸做好扎实工作。

“我们工作室将力争通过为期三年的建设,有效地推动名师工作室成员的成长,力争形成在省内有影响的、具有吸引和引领作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教学团队。使工作室成员师德修养出样板,课堂教学出精品,课题研究出成果。发挥他们在本学科中的示范、辐射和带头作用,力争形成名优群体效应。形成完善的‘ETT’思政课教育新模式,为全省乃至全国思政课课堂教学实现新突破提供操作性强并有推广价值的有效教育教学模式。”魏晓笛表示。

地址:山东省潍坊市东风东街5147号 邮编:261061

版权所有@潍坊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Email:marx@wf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