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节日文化。2018年3月1日上午潍坊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求是志愿服务队日照组成员来到当地市区繁华地段及周围小区、村庄,调查当地春节民风民俗,重点通过对老中青三代人的访问,深入了解几十年来春节习俗各方面变化,进而洞察整个社会发展变迁。
春节是中国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由虞舜时期兴起。春节指华夏传统历法夏历的元旦,农历正月初一,又称大年、正月朔日,又叫阳历年,俗称过年。中国人过春节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而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们过春节的方式也在慢慢发生着改变。
小组成员首先对三四十年代的人做了访问,通过与村中几位长者的对话,小组成员了解到在他们那时还处在抗日战争时期,人民生活艰苦,对于过年也是有心无力,对他们而言,贴个对联就好,鱼肉是奢侈的,做新衣也不敢想,年夜饭有点油水就很满足。他们把所有的期盼都放在了新的一年,孩子健康,庄稼能有大收成,就是他们最大的新年愿望。
随后小组成员对身边六七十年代的人做了访问,他们了解到,那时家里比上一代人情况好一点,但还是很贫穷,春节一到,小孩子们戴个红头绳,穿上特大号新衣裳,家家户户去村里识字的老先生那里求写对联来贴,除夕拜年守岁,正月里村里还会有唱大戏的,年味可以说是十分浓厚了。
最后小组成员对八九十年代的人做了访问,通过与年轻一代的他们的交谈,我们了解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小康理想的画卷已慢慢铺展,他们这一代家里算是比较富裕,为春节置办的年货可谓颇多,年夜饭也是十分丰盛,贴春联、收压岁钱、拜年这些习俗还是有的,但是总觉得年味在变淡,因为生活质量的改善,在过年的时候见到的平时也不缺,而随着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人们拜年的方式也不再局限于上门拜年。他们还提到还会利用春节假期去旅游,在景点往往会有很多春节特色文化庙会,也不失为一场文化盛宴了。
通过此次春节民风民俗的调研活动,志愿队同学们深入了解到了春节文化的代际变迁发展,从中深刻感受到春节的变迁折射的是整个社会的变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生活质量得到很大改善,文化生活日趋丰富,我们对社会的发展进步感到欣喜,同时也应注重对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让新年既有“年货”,又有“年味”。
传统节日的价值就在于它彰显民族情感、滋养民族精神,它是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教育的有效载体。在新的社会条件下,我们要发挥春节习俗所具有的民族精神感召力与亲情的凝聚力,同时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坚守对中华几千年沉淀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让这份优秀的文化不断滋养我们的民族血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