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聘教授
何中华
2020-06-22

何中华,山东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 山东大学首批关键岗位教授,全国模范教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山东省社会科学人才库首批成员,兼任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理事、中国人学学会理事、山东省哲学学会副会长,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价值论研究室兼职研究员、潍坊学院特聘教授。自1981年以来,在《哲学研究》、《哲学动态》、《学术月刊》、《天津社会科学》、《文史哲》、《山东社会科学》等刊物发表论文260余篇,出版《哲学:走向本体澄明之境》、《社会发展与现代性批判》等著作。有些论文被《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各有关专题、《高等学校人文学术文摘》等刊物转载,并被多种文集收录;有些论点收入《中国百科年鉴》、《中国哲学年鉴》、《中国社会学年鉴》等工具书,并被一些学术专著和论文援引,在学界产生了较大影响。入选2014年度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

主要研究方向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社会发展理论,在哲学基础理论、马克思哲学观、社会发展和现代化研究等领域进行探索,提出了某些有进一步讨论价值的问题,并得出自己的初步结论,引起了学界较广泛的关注。

主要学术贡献:

一是提出建立哲学学体系的构想,并在元哲学领域进行探索,对于哲学的形上学本性、哲学视野之独特性、哲学比较的方法论原则等问题做了考察。

二是对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内涵进行可能的诠释,从哲学观角度“重读马克思”,从辩证法和现象学的内在结合上寻找马克思哲学意蕴得以展现的可能性。

三是揭示作为哲学范畴的价值的绝对性和超验性,并把它同人的存在联系起来考察,给出了价值范畴的新定义,为突破经验论思维方式的桎梏提供有启示意义的借鉴。

四是对社会发展和现代化理论本身进行反思,注重对“发展”和“现代化”范畴的形上学前提的追问,探究在市场化和全球化背景下的人的存在方式及其命运,重思社会发展的存在论含义。

五是考察市场经济与道德的关系问题,提出“互斥论”和“划界说”,引起学术界的争论,在客观上促进了有关研究的深化。

六是从哲学角度阐释可持续发展理念,分析它在实践和理论上面临的难题,凸显问题症结,清算前提和预设本身,推动了该领域研究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