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我们什么时候去研学啊?我们是不是去公冶长书院研学啊?您会跟我们一起去吗……”前几天,这几句话一直萦绕在我的耳畔,一到下课时间,总会有几个学生跑来问我。看着他(她)们期盼的眼神,我竟也迫切想去看看这座景致优雅、文化底蕴深厚的公冶长书院。等到最终研学时间敲定,孩子们一个个的都开心的不得了。
周三上午七点半左右我们在报告厅举行了研学出行仪式,孩子们个个穿着校服、运动鞋、戴着统一的帽子,排着整齐划一的队伍。有些学生急切的向校门口张望,小声嘀咕“来接我们的大巴车来了没有?怎么还没来啊?给他打个电话催催吧”。听到这些,我觉得又好气又好笑,上课的时候也没见你们这么积极啊。在学生们的热切期盼中,一辆辆大巴车开进了学校,学生们按顺序上车,表现的特别乖。每辆车上都会有一名导游,向学生们介绍他(她)们要去的地方---公冶长书院。从导游的讲述中我也对这个书院有了一些了解。
公冶长书院,位于山东省安丘市西南山区中,城顶山海拔446米,山顶平坦而乱石合沓,为省级森林公园,是不可多得的天然氧吧。因孔子弟子公冶长而得名,公冶长(前519-前470),公冶氏,名长,字子长、子芝。春秋时齐国人,亦说鲁国人。为孔子弟子,七十二贤之一,名列二十。同时,也是孔子的门婿。其人有好德之心,虽自幼家贫,但勤俭节约,聪颖好学,博通书礼,“为人能忍耻”,另有奇才,学识过人,并懂鸟语,留下了不少神奇的传说,其三,有大志。终生治学不仕禄。鲁君多次请他为大夫,但他一概不应,而是继承孔子遗志,教学育人,最终成为著名文士。书院相传为其隐居读书、授徒之所,后人在此建公冶长祠,又在祠西建青云寺,勒石流传。
经过一个小时左右的车程,到达目的地。我们由外观雄伟的“书院胜境”登临处,拾级而上,登上208级台阶,进入“公冶长书院”。在上山的路上,这群可爱的孩子,嘴巴就没停过,叽叽喳喳说个没完,令我感动的是这么热的天,但是没有一个孩子掉队,我们很快就来到了山顶,按照预先安排的流程,他们先到公冶祠后的房间里换衣服,然后由专业的老师教他们行“拜师礼”,一个个地都聚精会神竖起了耳朵听,学习完后,就由老师带着他们来到祠堂前的空地上,在孔子像前,同学们穿汉服,学习拱手礼,拜师礼,在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礼仪的过程中了解儒学精华,感受师圣魅力。拜师礼结束后,我们一行人在树下合影留念。
我相信通过近距离感悟中华文化思想的博大精深,可以引领同学们尊敬师长、崇学向善。同时经过这一次共同出行,我也对这群孩子有了更新的认识,虽然上课的时候调皮捣蛋,但是正经起来也是蛮可爱的。我也会进行积极地自我反思,如何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像今天一样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真正做到崇学向善。
马克思主义学院
2016级思想政治教育一班
邹家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