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05日晚,我院特邀武汉大学哲学学院院长李佃来教授聚焦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作题为《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性理论与中国式现代化》的专题报告。我院全体教师及来自全国其他高校的专家学者通过线上的方式参加。会议由院长刘德才主持。
李佃来教授从马克思对主体性即现代性原则辩证看待这一角度具体阐释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刻内涵和价值意蕴。李教授认为,现代化这一现实问题可以还原至马克思的现代性即主体性理论原则上来。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主义制度载体得以呈现的主体性原则存在“人与人和社会”、“人与物”以及“主体与客体”的内部的对抗和分裂。为了消除这种对抗和分裂,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制度这一载体上呈现出的主体性和现代性原则进行批判的基础上,通过新的方式重建现代性、把握主体性。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产物,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在理解现代性上的基本立场,深刻印证了马克思主义主体性的基本内涵。走共同富裕道路解决了“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的对立,消除了社会等级、利益分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解决了“人与物”的对立,不仅强调生产力的发展,也强调精神世界的建构;走和平发展道路解决了“主体与客体”的对立,借用“主体间性”强调民族、国家以及世界的和谐。
在互动交流环节,李佃来教授就我院教师王幸平、祝利民和董礼以及其他高校的专家学者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具体而又详细的解答。
最后,刘德才院长作总结讲话。他指出,李佃来教授所作的报告站位高远、主题鲜明、视野开阔、内涵丰富。报告内容深入浅出,学理与情感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历史与现实相统一,入脑入心,为我院教师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讲好思政课作出了精彩示范。
(文/图 徐丽雯/刘思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