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学院动态

承办高层学术会议,助推学科专业建设

发布时间:2020-06-16

为提高学术水平,促进学术交流,扩大学术影响,近几年来,潍坊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聚焦学科专业建设前沿,坚持教学科研相长,突出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强化学科专业的引领作用,着力学生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成绩显著。与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联盟、山东省哲学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外社会科学》编辑部、山东对外经济学会、山东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教育专业委员会等相关机构密切合作,积极承办高层次学术和教学会议,提高了学校和学院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2016年5月5日,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了“纪念马克思诞辰198周年暨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与发展研讨会”。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南开大学原副校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协同创新中心主任逄锦聚教授出席论坛,并受聘为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名誉院长。来自省内外各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院长、专家、学者80余人,以及潍坊市社科联负责人、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部分教师参加了本次论坛。逄锦聚教授以《增强自觉,开拓创新,建设更高水平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马克思主义学院》为题,作了主旨学术报告。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冠军教授等七位专家分别作了专题报告。


2017年12月10日,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了“2017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协同创新研讨会暨第二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联盟”论坛。来自国内近60所知名高校的近150位专家学者以及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部分师生近300人参加了本次研讨会和论坛。北京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张润枝教授,山东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任者春教授针对党的十九大精神解读作了主题报告;上海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上海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董玉来教授,天津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天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健华教授,重庆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郑洁教授就党的十九大精神“三进”问题作了专题报告。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朱喆教授、上海大学教务处副处长顾晓英教授、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李朝阳教授等诸多专家学者围绕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机构、教师队伍、多学科专业、教学管理、教学制度、教学主体等方面的协同创新,以及如何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说服力、针对性、实效性和创新性等问题谈了各自的看法和认识。中央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孙英教授作大会总结。


2018年5月12日,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了“纪念‘真理标准大讨论’40周年暨深入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讨会。来自中共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山东大学、上海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山东建筑大学等省内外专家学者及学校教师代表近100人参加了研讨会。会议期间,辛向阳、郑承军、张友谊围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几个基本问题”,“真理的探寻:中国道路的登场与在场”,“‘真理标准大讨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分别作了主题报告;来自山东大学、上海大学、潍坊学院等高校的专家学者围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实践第一”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和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始终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新时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依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基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价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意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拓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等理论和实践问题作了重点发言。与会专家学者和参会代表还进行了多层次、多形式的交流。


2018年12月1日,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了“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发展”研讨会,来自全国高校和科研单位的7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周忠高作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集大成》的报告,主要探讨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意义和重要价值。中央马克思主义研究和理论建设工程首席专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学部委员、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席教授陈锡喜作了《新时代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需强化四大意识》的报告,陈教授在报告中分析了近十年来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在学科定位、学科功能、学科基础以及学科研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要强化四大意识,即:学科意识、咨政意识、经典意识和问题意识。中央马克思主义研究和理论建设工程首席专家、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华东师范大学杜玉华教授从三个角度深刻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意义。在论坛讨论中,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威海)党委书记郝书翠教授、山东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邵勇教授、临沂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费聿辉教授、中国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王付欣副教授、潍坊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勇教授等分别就改革开放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进行了交流和探讨。


2019年9月21日,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了“山东社科论坛——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会议共收到论文120余篇,来自全国高校、党校和科研单位,以及潍坊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部分师生200余人参加了本次论坛。

国务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国家“万人计划”首批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雷声教授、山东省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周向军教授和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师范大学基地研究员、海河杰出教授魏进平分别作了主题报告。张雷声教授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逻辑,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形成和发展,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对马克思所有制理论的创新,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的不完全、不成熟给我们的提示等方面作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马克思的所有制理论”的精彩报告;周向军教授从新中国70年马克思主义观创造性探索与发展的历史必然性,新中国70年马克思主义观创造性探索与发展的一脉相承,新时代进一步确立并坚持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等方面阐述了“新中国70年马克思主义观创造性探索和发展”;魏进平教授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重要论述是当前思想理论界的一个重大课题。研究这一重大课题,既是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础工程、内在要求,又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要求,更是培养更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时代呼唤。

山东省高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主任张荣华教授、中共重庆市长寿区委党校副校长陈国富教授、济南大学政法学院刘羽辰副教授、中共德州市委党校哲学教研部副主任时圣玉副教授、烟台南山学院思政部主任李长亮、潍坊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赵纪梅副教授、潍坊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勇教授分别做了重点发言。

先后聘任全国知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哲学家、思想政治教育家陈占安、张雷声、辛向阳、傅有德、周向军、郑承军、张友谊、何中华、魏进平等10位为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聘教授。一系列学术会议成功举办,为学者们的沟通交流搭建了平台,增进了学者们的学术交流,拓展了学术视野,扩大学校和学院的学术影响力。

地址:山东省潍坊市东风东街5147号 邮编:261061

版权所有@潍坊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Email:marx@wf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