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时,我院学生张馨月曾天真地认为只要维持好课堂纪律、督促孩子们完成作业便足够。然而现实很快教会她,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有的孩子写作业时总被窗外的麻雀吸引,铅笔在作业本上悬停许久;有的孩子遇到数学难题就会攥紧拳头,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有的孩子喜欢“恶作剧”,总趁她转身时把同学的橡皮藏进抽屉,笑嘻嘻地看她“破案”。
面对这些状况,张馨月不得不推翻预设的管教方案。给容易走神的孩子准备了卡通造型的专注力计时器,用“我们比一比谁的铅笔跑得更快”这样的游戏化语言引导她;给畏难的困难的孩子带来“数学小精灵闯关”的故事,把习题拆解成一个个小关卡;对爱搞恶作剧的孩子,张馨月没有批评,而是请他当“纪律小助手”,让他在责任感中学会约束自己。当看到孩子们眼里的抵触渐渐变成期待,作业本上的红叉越来越少,张馨月忽然懂得:教育不是单向的要求,而是用理解搭建桥梁,用尊重唤醒自觉。
游戏时光同样藏着深刻的教育启示。在“你画我猜”环节,孩子们笔下的“家”里总有老师的身影。这些瞬间让张馨月明白,教育从来不只是知识的传递,更是用陪伴浇灌信任,用真诚交换真心。
一个月的暑托班时光,手心被彩笔染过的痕迹、口袋里偶尔出现的糖果、离园时此起彼伏的“老师明天见”,都成了最珍贵的纪念。这段经历让张馨月深刻体会到教师职业的重量。教师既要做严格的引路人,也要做温柔的守护者。孩子们的笑容与进步,不仅印证着他们的成长,更雕刻着张馨月对教育事业的理解与热爱。
文/图:张馨月 编辑:张予甯 审核:赵军
2025-09-03
2025-09-01
2025-08-30
2025-08-26
2025-08-26
2025-08-13
2025-08-10
2025-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