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学团在线

我院开展微光聚暖社区里,青春筑梦岁月中

发布时间:2025-08-18

2025年7月1日至8月15日,我院曾雨枘、唐雨欣、王诗琪、李明、尹慧敏5名队员在队长陈珊珊的带领下,组成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队伍——微光汇志愿服务队。队员分赴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山东省潍坊市青州市、临沂市沂南县、济宁市嘉祥县及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全州县等地,开展以“青春筑梦社区行,志愿服务暖人心”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用青春力量为基层社区注入温暖与活力。         

作为探索“实践育人”模式的重要实践,本次活动以“分散行动、聚力赋能”为原则,依托社区服务阵地搭建起多元化志愿服务平台。团队创新采用“线上统筹协调+线下精准服务”模式,队员们结合自身特长,在助学陪伴、助老便民、社区治理等领域展开行动,既发挥个体优势,又凝聚团队合力,让志愿服务的“微光”在不同地域绽放。

在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社区服务中心,队长陈珊珊以耐心细致的陪伴,为孩子们规划暑期学习节奏。轻松活泼的互动氛围中,专注与坚持的种子悄然在孩子们心中萌芽,让自主学习的意识在潜移默化中生长。

山东省潍坊市青州市的活动现场,队员王诗琪以生动有趣的方式搭建起知识传递的纽带。她将知识点融入情景互动中,用故事化的表达激发孩子们的探索欲,让求知的热情在欢声笑语中不断升温,为孩子们打开一扇眺望广阔世界的窗口。   

在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队员曾雨枘带领孩子们走进色彩的天地。一支支画笔在指间流转,一张张白纸渐渐绽放出想象的光彩,孩子们在艺术创作中释放天性,学会用斑斓色彩表达内心世界,创造力与审美感知在笔尖悄然生长。

活动期间,队员们通过线上交流会实时分享服务心得,根据不同地区儿童的特点动态调整互动方式。从个性化陪伴方案的制定,到孩子们成长变化的细致记录,每一份付出都收获了社区与家长的认可。活动结束后,孩子们主动分享收获时眼中闪烁的光芒,成为队员们心中最珍贵的记忆。

在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党员群众服务中心,队员李明发现部分老人因文化程度有限、语言表达不便,难以准确说明需求。针对这些问题,他耐心倾听老人诉求,细致记录信息并录入电脑;面对老人使用智能手机的困难,他手把手演示操作步骤,用青春力量搭建起与暮年心声的连接桥梁。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全州县的综合服务中心,队员唐雨欣专注整理助老资料:她对辖区老年群体信息进行梳理归档,仔细核对登记表格,将年龄、健康状况等信息分类录入系统,同时汇总近年来的助老服务记录,包括上门义诊、智能手机教学等具体内容。整理过程中,她重点关注空巢老人资料,详细记录帮扶政策及后续服务需求,为优化助老工作、提升服务实效奠定了扎实基础。

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队员尹慧敏带头开展社区卫生清扫行动,聚焦主干道、楼道及绿化带的落叶、烟头、纸屑,捡拾隐藏在草丛中的塑料袋等杂物,清除砖缝污垢10余处。经过2周的持续行动,社区环境焕然一新,60余户居民主动加入后续维护,用实际行动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让“三下乡”的青春足迹在基层绽放出温暖光彩。

在本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微光汇团队6名成员各司其职、协同发力,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三农”工作、生态文明等方面的重要论述,在实践中深化了思想认识,强化了责任担当。队员们深刻体会到,当代青年应“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不仅要为弥补基层服务缺口贡献力量,更要在实践中深化对社会责任的理解。

展望未来,团队成员将总结实践经验,全面提升自身能力,推动志愿服务长效化发展,让青春力量持续融入社会服务,以点滴“微光”汇聚成推动社会进步的暖流,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格局、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青春力量。

文/图:微光汇志愿服务队 编辑:张予甯 审核:赵军

地址:山东省潍坊市东风东街5147号 邮编:261061

版权所有@潍坊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Email:marx@wf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