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0日至8月10日,我院学生贾丽雪、刘申航、于涵、王晓敏在队长付美婷的带领下,组成“三下乡”社会实践队伍——护苗守松队,怀揣“守护成长、温暖耆年”的初心,分赴山东胶州中云街道、安丘兴安街道、聊城凤苑社区、德州禹城汇通东澜岸社区及云南腾冲界头镇等多地社区与乡镇,开展了为期22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以健康关怀、学业辅导、邻里互动等多样化服务为载体,深入体察基层老幼群体的真实需求,用青春力量为基层民生添温增暖。
活动前期,团队高度重视筹备工作,多次召开专题筹备会议明确分工。为提升服务专业性,队员们针对性学习老年高血压预防、慢性病日常护理等健康知识,熟练掌握血压测量规范;系统整理小学至初中各学科重点难点辅导资料,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设计趣味学习活动;同时聚焦社区服务现状,收集邻里互动案例与社区需求信息,精心策划实践活动方案,为实地服务的顺利开展筑牢基础。
实地服务中,团队结合不同地区的特点精准开展暖心行动。在老年健康关怀方面,队员在社区活动中心设立健康服务点,为老年居民测量血压、发放涵盖饮食调理、用药安全等内容的健康手册,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耐心解答老人关于日常养生的疑问,陪伴老人交流健康心得。在社区邻里建设上,队员联合当地居委会策划“邻里互助日”活动,通过包粽子、闲置物品交换等生活化环节,增进邻里间的情感交流,营造温馨和睦的社区氛围。针对青少年群体,队员们在社区图书室、乡镇学校等地开设“课后小课堂”,结合趣味游戏为学生辅导作业,开展阅读分享、科学小实验等活动,兼顾学业辅导与兴趣引导,助力不同年龄段学生巩固知识、激发探索欲。
实践过程中,团队通过实地观察、深度访谈与总结反馈,梳理出基层服务存在的三方面突出问题。一是老年健康服务便利性不足,部分社区健康监测点覆盖范围有限,专业服务力量下沉不够,老人健康知识获取渠道较为单一,对数字化健康服务接受度较低。二是青少年课后支持资源不均衡,城乡之间辅导资源分布存在差异,农村地区学生缺乏持续的学业陪伴与兴趣引导,双职工家庭子女课后托管需求尤为明显。三是社区服务精细化程度待提升,部分社区对居民实际需求了解不够深入,邻里互动活动缺乏常态化机制,便民服务的针对性与多样性有待加强。
深入分析问题根源后,团队提出针对性对策。建立“高校-社区”健康服务合作机制,推动团队与社区建立长期联系,定期组织志愿者开展健康服务,培训社区志愿者掌握基础监测技能,为老人提供持续健康关怀。打造“学业辅导+兴趣拓展”服务模式,在有需求的社区设立固定学习角,组织高校志愿者定期开展辅导,引入阅读、实验等拓展内容,丰富学生学习体验。构建“需求调研+活动常态化”社区服务模式,建议社区建立居民需求定期反馈机制,结合邻里兴趣策划多样化主题活动,提升服务精准度与居民参与度。
此次实践让队员们深刻体会到基层老幼群体对精准化、常态化服务的迫切需求。队员们表示:“护苗守松从来不是空洞口号,而是每一次耐心叮嘱与细致服务。”未来,该团队将带着实践收获,持续传递志愿服务温暖,助力形成“社区有需求、高校有响应、服务有长效”的良性循环,让青春力量在基层服务中持续发光发热。
文/图:护苗守松队 编辑:张予甯 审核:赵军
2025-09-03
2025-09-01
2025-08-30
2025-08-26
2025-08-26
2025-08-13
2025-08-10
2025-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