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学团在线  社会实践(志愿服务)

我院开展以青春之名赴使命,用行动之力铸英魂

发布时间:2025-08-07

7月1日至15日,我院学生齐子慧、董景悦、朱柯毓、傅丹晓在队长周晓杰的带领下组成“爱国情•青年行”历史寻迹团,赴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橘子洲头、山东省潍坊市十笏园博物馆等地,开展主题为“有为青年寻迹历史、以青春之名赴使命、用行动之力铸英魂”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团队以“行走的思政课”为主线,创新采用“重温红色基地+入户调研+红色文化宣讲”三位一体模式,依托“线上云交流+线下深调研”的多元化阵地,将红色教育从课堂延伸到革命旧址、社区街巷与田间地头,在实践中诠释新时代青年对“爱国”二字的深刻理解,以蓬勃的青春动能为时代发展注入鲜活力量。

作为一场以传承红色精神、践行青年使命为内核的实践活动,团队在筹备阶段便展现出严谨务实的作风。线上会议中,周晓杰带领队员们深入学习相关重要论述,着重强调新中国成立76周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等重大节点的时代意义;同步组织的线上团队宣誓仪式,进一步凝聚起团队的责任共识。

线下筹备则体现高效协作的特点。依据实践需求,团队精准划分为实地调研组、入户宣讲组与后勤保障组。从史料收集到宣讲素材准备,从物资调配到行程规划,各环节衔接紧密,为活动顺利开展夯实了组织根基。

实践期间,队员们奔赴多地红色场所,探寻历史印记,感悟爱国精神。队员齐子慧走进潍坊文化地标十笏园博物馆,这座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清光绪十一年重修扩建的场馆,承载着潍坊深厚的红色记忆。馆内与抗日战争相关的珍贵实物资料,让她直观触摸到那段烽火岁月。

在潍坊市潍县战役纪念馆,周晓杰与朱柯毓通过诵读革命故事、分析作战战略汲取先辈抗战的不屈力量,还参观了战役胜利纪念碑,为革命旧址寻迹积累了丰富素材。

傅丹晓则奔赴长沙橘子洲头——这座位于湘江中心、西望岳麓、东临古城的红色地标,在缅怀毛泽东同志的过程中,对新中国成立76周年等历史节点的现实意义有了更深切的领悟。

为深入了解不同群体对爱国主义精神的认知,团队精心设计专项问卷调查,92名参与者涵盖学生、工人、农民、老年人、儿童等多个群体。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地区爱国知识普及存在明显短板,部分群体因识字能力有限,对相关历史与精神的认知较为欠缺。

针对这一现状,董景悦带领团队走进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尼山镇大湖村,开展精准化入户调研。他们结合学校、社区、农村的不同特点,通过生动宣讲和针对性问卷发放,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普及爱国知识,有效提升了当地群众的爱国意识。

与此同时,后勤保障组同步发力,精心制作主题鲜明的宣传海报、富有辨识度的团队标识等物料,借助微博、抖音、微信公众号等多个网络平台广泛传播。这些内容不仅让公众对相关历史与爱国主义精神有了更清晰的认知,更有效激发了大众的爱国情怀,取得显著宣传成效。

此次实践,是团队以青春之力传承红色文脉、以实际行动践行青年担当的生动写照。队员们踏访革命旧址,在文物与史迹中触摸历史脉络;深入街巷乡野,用调研宣讲让红色故事直抵人心。当书本上的“爱国主义”转化为可感可知的实践体验,这份精神便不再是抽象概念,而成为融入血脉的信仰与力量。

未来,“爱国情•青年行”历史寻迹团必将带着实践中淬炼的感悟继续前行。他们将以“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铿锵誓言为指引,推动思政课堂走出象牙塔,让爱国教育扎根生活土壤,让点滴行动汇聚成流,让红色基因在传承中焕发新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动能。

文/图:“爱国情•青年行”历史寻迹团 编辑:张予甯 审核:赵军

地址:山东省潍坊市东风东街5147号 邮编:261061

版权所有@潍坊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Email:marx@wf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