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学团在线  社会实践(志愿服务)

我院开展青春聚力生态,实践点亮未来

发布时间:2025-08-11

为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号召,助力乡村振兴与社区治理,2025年7月10日至25日,我院张子昀、曹韵涵、张新怡、杨雪、刘瑞鑫在队长韩惠的带领下,组成“三下乡”社会实践队伍——生态绿韵・发展新程实践小队,在山东省潍坊市寿光市、济南市莱芜区前宋社区、青岛市胶州市、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慎城镇、云南省大理州大理市凤仪镇六地,开展绿色有机实践、黄河生态宣传、社区环境保护、垃圾分类推广、河道清淤及乡村助农等系列活动,以青春之力践行生态保护使命。

在社区垃圾分类宣传现场,队员们一边清理周边杂物,一边向居民讲解分类知识,说明废纸回收可减少树木砍伐、废电池分类能避免土壤污染等原理。活动中,队员们现场示范垃圾投放规范,共收集各类垃圾12袋,其中可回收物3袋、有害垃圾1袋、其他垃圾8袋。不少居民受此感染,主动加入清理队伍。此次实践让参与者直观认识到乱扔垃圾的危害,更让“垃圾分类,人人有责”的理念深入社区。对乡村而言,分类能改善村容村貌;对城市来说,可提升资源利用率。这一全民可参与的环保行动,直接关系到生活质量与生态未来,为日常分类习惯养成打下了坚实基础。

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的生态保护牵动人心。团队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指引,在济南市莱芜区前宋社区举办黄河主题生态演讲,结合本地案例讲解黄河生态现状、面临的威胁及村民参与保护的具体路径,涵盖节水、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等实用知识。针对社区学生群体,队员们通过图片、短视频展示黄河生态故事,50余名学生认真聆听并踊跃提问,围绕黄河水生生物保护、个人参与途径等展开互动。演讲后,在“我是护河小卫士”签名环节中,孩子们写下护河承诺,表达将从节约用水、不乱扔垃圾等小事做起的意愿。此外,团队还在社区播放环保微电影,以生动形式传递理念,带动居民共同守护黄河生态,让绿色种子在更多人心中扎根。

河岸垃圾不仅污染水体,还会滋生蚊虫影响生活。带着这样的认知,队员们在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开展河道清淤活动。大家打捞水面漂浮的塑料袋、饮料瓶,捡拾岸边杂草中的废纸杂物,累计清理垃圾8大袋,分类后交由环卫部门处理。活动中,队员们向附近居民宣传“不向河道扔垃圾”的理念,不少居民主动加入清理队伍。清理后的河道水面整洁、岸边清爽,不仅改善了水环境,更让“保护河流就是守护家园”的意识深入人心。河流是生态系统的重要一环,守护河岸清洁,就是为可持续发展筑牢根基。

在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慎城镇,队员们开展了全方位的社区卫生清洁行动:清扫楼道、铲除小广告、擦拭扶手,清理绿化带内的塑料袋、烟头与枯枝,消毒垃圾投放点并规范垃圾桶摆放。在行动的3个多小时里,队员们不怕脏累,连草丛中的细碎垃圾都用夹子仔细捡拾,让居民们深受感染,纷纷拿来工具参与其中,有的家长还带着孩子一起劳动,现场氛围热烈。此次活动共清理垃圾10余袋,让楼道、绿化带及公共设施焕然一新。队员们还向居民发放“维护社区卫生倡议书”,呼吁共建共享整洁环境。干净的环境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舒适度,也推动了“共建共享”理念的落地生根。

在山东省潍坊市寿光市的田间地头,队员们开启了农耕体验之旅。在农户指导下,大家尝试耕地、播种、灌溉,起初面对沉重的农具手忙脚乱,逐渐掌握要领后,挥锄翻松板结的土地,汗水浸湿了衣衫,队员们也深刻体会到农耕的辛劳,以及每粒粮食背后凝结的农民心血。此次实践让大学生走出课本,学到了实用的农业知识。队员们表示将更加珍惜粮食,并计划参与更多乡村服务活动,为乡村发展贡献力量。

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从社区环保到黄河守护,从河道清淤到田间劳作,“生态绿韵・发展新程”实践小队用点滴行动诠释着青年的生态担当。队员们表示,将带着实践中的收获回归校园,持续传播绿色理念,让青春力量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绽放光彩。

文/图:生态绿韵・发展新程实践小队 编辑:张予甯 审核:赵军

地址:山东省潍坊市东风东街5147号 邮编:261061

版权所有@潍坊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Email:marx@wfu.edu.cn